慢病严重威胁国民健康
慢性病已成为普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不仅严重制约健康预期寿命的提高,且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消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和资源。我国高度重视慢性病的防控与管理,国务院颁发的《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年)》15大行动中,慢性病防治专项行动占4项,健康影响因素六大行动均与慢性病防控密切相关。
疫情凸显慢病管理重要性
包括我国在内的多国研究显示,在本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有慢病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展为危重症,死亡率更高。因此,只有基层医疗机构在平时状态下实现慢病有效管理,应急状态下基数众多的患者才不会造成对医疗资源的挤兑。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与制度,才能保障大疫之下慢病患者生命通道的畅通。
中国慢病协同体应运而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龙岩紫荆创新研究院联合开展“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简称“中国慢病协同体”),将通过整合与慢病管理相关的政府部门、学术组织、专家、医疗机构、健康产业等各界资源,从慢病管理政策梳理、慢病管理能力提升、慢病管理技术应用与转化以及慢病健康产业融合等角度,对平时与应急状态下的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路径进行深入探索,为政府制定慢病防控管理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整体提升我国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的慢病综合管理能力。
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启动大会
核心看点
———————————–
各相关部门多视角倾力剖析慢病管理痛点及应对策略
权威大咖详尽解析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实施路径
临床权威指导县医院重点专科发展方向
中国慢病管理现状调研初步结果共享
示范单位展示平战结合的慢病协同管理的实践经验
先锋县域精彩呈现慢病管理信息化体系建构与应用
试点地区深度揭示基于慢病协同管理激励机制探索
新医保环境下县医院单病种精细化管理深度探讨
慢病协同管理与健康产业的有机融合方向分析
精彩回顾:2020年7月“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开题会在京召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张大卫秘书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卫生健康处刘丹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展与信息化司毛群安司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姜春力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部窦勇处长、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白景明副所长、原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孔灵芝副局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技术评估研究室赵琨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中日友好医院杨汀教授、龙岩紫荆创新研究院康子建院长,会同河北省清河县、浙江省嘉善县、浙江省玉环市、河南省永城市、云南省云县的政府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县医院院长作为课题试点单位参加了开题会。
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慢病管理进入到了多部门协同支持、慢病全流程协同共管、政府与各界社会资源协同参与的协同管理模式的新篇章,也意味着平时与应急状态下的慢病协同管理体系结合模式建设的正式开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秘书长
张大卫
原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副局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卫生技术
孔灵芝 赵琨
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问题,2009-2011年全球经济风险评估报告连续3年向全球发出警告:若不采取措施,人类五大慢性病(心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疾病、糖尿病和精神疾病)不仅可以拖垮国家医疗体系,而且会对国家经济产生制动效应。在我国心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疾病、糖尿病4种主要慢病死亡占我国总死亡的85%以上,疾病负担的70%以上。包括我国在内的多国研究显示,在本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有慢病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展为危重症,死亡率更高,基于疫情启示,4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再次呼吁各国积极应对慢性病。
原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副局长,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孔灵芝指出,只有基层医疗机构在平时状态下实现了慢病的有效管理,应急状态下基数众多的患者才不会造成对医疗资源的挤兑。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与制度,才能保障大疫之下慢病患者生命通道的畅通。为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发起了本研究课题。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再次深刻体会到,人民健康的维护绝不是医疗卫生系统可以独自承担的重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技术评估研究室赵琨主任对课题进行了介绍。
课题将整合与慢病管理相关的政府部门、学术组织、专家、医疗机构、企业等各界资源,从慢病管理政策、慢病管理能力、慢病管理技术应用与转化以及慢病健康产业融合等角度,对平时与应急状态下的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对我国当前的慢病管理现状与环境进行分析,探索构建适于慢病管理的配套政策环境;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可持续的慢病管理评估和激励机制;探索商业保险进入慢病管理的模式;创新适宜我国城市和农村不同实际情况的慢病防控管理实施路径;拓展主要慢病重点病种全覆盖的慢病协同管理模型,为政府制定慢病防控管理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整体提升我国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的慢病综合管理能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部处长
姜春力 窦 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霍 勇 贾伟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孙宁玲 杨 汀
清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永城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
段丹丹 骆本京
玉环市人民政府 嘉善县人民政府 云县人民医院
办公室副主任 副县长 院长
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卫生健康处刘丹处长和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毛群安司长充分肯定了慢病协同管理体系研究课题的重大意义。刘丹处长强调慢病管理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应充分调动个人对慢病防控的主动性。需要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通过对基层价格体系的调整,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建立基层慢病管理的激励机制,使基层医务人员有能力和主动性开展慢病管理。慢病管理还应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应该鼓励健康产业对慢病管理的投入。毛群安司长表示,健康中国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将持续关注该项目,并积极参与其中,把项目成果总结推广到全国。来自财政、医保、慢病临床管理领域的与会专家,以及试点县域政府负责人均表示将积极参与和响应该研究课题,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为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秘书长张大卫对本次课题研究开题会进行了总结。张大卫副理事长认为该课题的设立很有意义。这次疫情凸显出的应急情况下的慢病管理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慢病协同管理体系研究项目应聚焦慢病相关的经济政策、聚焦慢病协同管理、聚焦慢病管理的平时状态与应急状态的对接、聚焦公共卫生应急状态下慢病患者中弱势群体的医疗救治问题等。国家已经将加强卫生体系建设,作为提升整个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任务,对大健康行业是很大的机遇。
小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通过慢病协同管理体系课题的研究,对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促进国家大健康产业发展,有所助益和贡献,这是我们的核心目的。希望通过该课题研究,为国家有关部门建言献策,真正造福广大慢病患者。
邮箱
mbxt@ly-redbud.org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18号丰联广场A座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s 2020 协同体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888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