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病协同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龙岩紫荆创新研究院联合开展“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简称“中国慢病协同体”),将通过整合与慢病管理相关的政府部门、学术组织、专家、医疗机构、健康产业等各界资源,从慢病管理政策梳理、慢病管理能力提升、慢病管理技术应用与转化以及慢病健康产业融合等角度,对平时与应急状态下的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路径进行深入探索,为政府制定慢病防控管理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整体提升我国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的慢病综合管理能力。
小编专访
听听大咖们怎么说!
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对基层的意义? 中国慢病协同体执行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霍勇
|
![]() |
霍勇:中国县域人口约有9亿,县域医院是广大县域百姓看病就诊的主要场所,以县医院为主力军的基层医疗体系是整个医疗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县域作为慢病管理的主战场,也是保障全民健康的基础,只有地基稳固了,全国人民健康的大厦才能屹立不倒,从而不断提升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然而我国县域医疗机构在诊疗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无法完全满足县域百姓的日常治疗需求。
目前县域医疗体系中的各部门政策的建立,缺乏相互的衔接。我们知道,慢病是需要一个长期管理的过程,比如,急性心梗虽然是急性发展,但是它是因为受到了基础病或者生活方式不健康重要危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只不过我们仅仅发现了发病的过程,可见我们在预防和早期发现这个环节是缺失的,从预防开始到康复的闭环没有完全打通,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协同机制。还有,我们过去比较注重过程评价,但结果未尽人意,这样就可能导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慢病防控效果。此外,我们的信息系统还比较缺乏,缺乏不是说没有,我们的信息系统有很多,但是各自独立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形成能够覆盖慢病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系统,导致效果评估缺乏有效的依据。还有一些支付方式、与大健康产业融合的一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强化建设。只有补齐县域管理这块短板,提升基层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发展,真正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慢病协同管理体系的建设,针对这些痛点探索出一系列的措施,通过整合和慢病管理相关的政府部门、学术组织、专家医疗机构、健康产业等各界资源,从慢病管理政策梳理开始,重点提升慢病管理的能力和慢病技术应用的转化、慢病管理健康产业的融合,从这些角度对平时和应急状况下的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和实施路径进行深入的探索,这个探索的结果希望能够提供给政府部门作为慢病防控管理相关政策的依据。项目的实施将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生命周期慢病管理,不断赋能医生、患者及相关医疗企业机构,构建县域的慢病管理体系,探索中国特有的个体化与标准化结合的慢病管理模式,为慢病领域政策的指导和制定建立基础。
2020年10月10-11日
从高血压疾病管理方向浅谈慢病协同管理新模式的优势? 中国慢病协同体执行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龙岩紫荆创新研究院理事长 孙宁玲 |
![]() |
孙宁玲:今年的疫情使慢病管理的问题尤为凸显,慢病管理必须提升到国家关注的层面。人民健康的维护绝不仅仅是医疗卫生系统的问题,更不能完全独立承担任务,这关系到各个方面,比如体制机制的问题,慢病与健康产业融合的问题等等,需要调动各方的资源进行管理。
我是搞高血压专业的,高血压在我国50多万的调研中发现,患病率非常高,大概为27%多,但是控制率只有15%多,这是全人群的调研结果,并不仅仅是高血压专科的。我国等级医院控制率是30%多,而美国将近70%以上的控制、欧洲是50%的控制,可见我们差距非常大。降低患病率,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从事高血压领域的40多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公立医院、等级医院,但近十几年在基层方面做了大量的调研,也从事基层工作,比较了解基层的现象,并发现基层很多问题,比如一是基层实践比较少,但病人比较多,没时间管理大量的病人,二是专科医生服务能力有限、设备技术也是缺乏的,这些方面造成了基层专病管理上的困难,三是分级诊疗政策推动下,大量的病人下沉,也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各级机构都对此提出要求,能力上确实受到一定的限制,忙于开药,但是转诊的质量方面、对疾病的处理方面存在着差距。构建平时血压管理和应急状态下血压管理一体化,是提升基层高血压管理能力的最佳途径。
慢病协同管理体系,梳理了慢病管理现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形成慢病协同管理的新模式。首先是加强慢病支撑政策之间的衔接,形成适合我国慢病管理的良性体制环境,使医联体、医共体下各层级医疗机构之间高效协同,形成从预防、诊断、治疗、康复随访等方面完整的闭环,同时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解决基层一线医护人员动力不足的问题。相信通过该项目的推动,将会大大提升基层诊疗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让老百姓相信基层,有效地把他们留在基层。同时,在应急情况下习惯地在基层进行治疗和管理。
邮箱
mbxt@ly-redbud.org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18号丰联广场A座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s 2020 协同体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888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