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阶段推进会暨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顺利召开。此次会议是为了总结项目阶段进展,搭建学术支持体系,提高项目执行质量,共同推进并落实项目实施的重要会议。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简称慢病协同体)执委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六家项目县域示范单位院长及项目评论员单位和观察员单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对项目开展的工作情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专家委员会各领域的专家、县域示范单位院长对项目的开展情况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经过全体讨论,明确了下一阶段慢病协同管理工作的思路及重点,提出了“坚定慢病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健康产业相融合”的战略目标。
大会伊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慢病协同体项目组窦勇组长发表重要讲话。窦勇组长对慢病协同体项目的顺利开展表示了肯定,同时对项目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三点思考和建议:一、慢病管理的核心和要义是“协同创新”,只有坚持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凝聚各方力量集中攻关,才能实现慢病协同的最终胜利。二、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政府、医疗机构、市场三者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满足医疗机构及市场需求。三、转变思想,提升高度,把慢病管理的重点从医院逐步扩展到预防、医疗、康复、养老等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推动体系建设,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的保障人民健康。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慢病协同体项目组组长 窦勇】
原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慢病协同体执委会主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孔灵芝主任对中国慢病协同体管理体系建设项目2020年度工作进行总结。对于未来如何做好慢病协同管理,孔灵芝主任建议:
一、强化政府主导功能,提高各部门协作效率,改善全民参与机制;
二、夯实慢病管理小循环。慢病协同的充分发展,必须以坚实的慢病管理体系建设为基础。包括构建适宜当地实际情况的,可实际执行与评估的,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首批试点,覆盖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及随访与康复全流程的管理标准与流程;强化以家庭医生为主的一线基层慢病管理医生在慢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简易便捷的一线基层慢病管理医生管理慢病人群的评估机制;建立重点慢病系统化管理的卫生技术评估模型,推动以管理结果为导向人员激励机制的形成,调动慢病管理人员积极性,提升医务工作者幸福感。
三、探索慢病协同大循环。慢病管理必须与健康产业相互融合促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加强跨部门、跨领域合作探索慢病管理与信息通讯产业的融合,推动可充分支持慢病管理实践的信息化体系建设与数据应用;探索基于慢病管理的健康养老产业的融合,推动适宜城乡不同实际情况的康养运营管理,促进慢病管理“自身造血”功能的形成;探索与商业保险产业的融合,促进基于慢病规范化管理的商业保险合作模式的形成,实现规范化治疗与生活方式管理相结合的慢性病综合管理模式,激发患者自我管理,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原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慢病协同体执委会主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孔灵芝】
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物与卫生技术评估中心副主任、慢病协同体执委会副主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琨副主任就“公共卫生应急下的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研究”进行介绍。赵琨副主任通过研究背景、研究框架、研究进度及支撑要点这四个方面对如何做好平时与应急状态下的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了看法和意见。赵琨副主任强调做好协同治理,要求各部门、社会资本甚至是科技力量互相配合甚至整合,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加强远程医疗,实现县乡村一体化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最后,赵琨副主任就每家示范单位的慢病协同管理建设中的医共体建设、医保支付改革、慢病管理情况与经验、医共体内绩效评估机制、公共卫生应急和常态化下医院运营管理等工作做了简短总结,并提出了各家示范单位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预期发展目标。
【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物与卫生技术评估中心副主任、慢病协同体执委会副主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赵琨】
中国健康养老集团研究院张晋院长就“医院新模式:医院转型康养理论与实务”议题发表了演讲。张晋院长通过后疫情时代国内外康养发展环境概述、后疫情时代迎来新机遇的传统产业、后疫情时代迎来新机遇的新兴产业、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及案例、中国医院转型康养政策、模式及实务五个方面,概述了目前我国后疫情时代中国医疗产业面临的康养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即将迎来的医疗健康产业新浪潮。张晋院长表示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应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控制,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健康服务,从而促进县域医供体建设,早日实现分级诊疗。
【中国健康养老集团研究院院长、慢病协同体专家委员会委员 张晋】
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上,进行了项目执行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成员聘书颁发仪式,标志着慢病协同体执行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在未来工作中将逐步壮大。
![]() |
![]() |
![]() |
![]() |
在各领域专家主题发言和讨论环节,专家委员会成员及六家示范单位代表就目前开展的慢病协同管理工作,群策群力,纷纷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大家都怀揣着对做好中国慢病管理事业的美好愿景,畅所欲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慢病协同体执委会副主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霍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慢病协同体执委会和专家委员会委员 孙宁玲】
【中日友好医院、慢病协同体执委会和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杨汀】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慢病协同体执委会和专家委员会委员 陈江华】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慢病协同体专家委员会委员 蔡淳】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慢病协同体专家委员会委员 陈伟伟】
【中国联通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总架构师(CTO)、慢病协同体专家委员会委员 范济安】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慢病协同体专家委员会委员 钱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协同体专家委员会委员 王临虹】
【首都医科大学公卫学院、慢病协同体专家委员会委员 王亚东】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慢病协同体专家委员会委员 游茂】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马青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协同体专家委员会委员 赵文华】
【龙岩紫荆创新研究院、慢病协同体专家委员会委员 康子建】
【赛诺菲基层医疗事业部总经理 盛惊州】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中心医院】
【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
【河南省永城市中心医院】
【浙江省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康共同体集团】
【云南省云县人民医院】
相信慢病协同体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为切实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促进人民健康做出贡献!
邮箱
mbxt@ly-redbud.org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18号丰联广场A座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s 2020 协同体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888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