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推荐|慢病协同进行时:记录慢病协同管理「新动向」
2021年8月25日
2021年慢病协同体征集活动
2021年8月31日

院长直播云论坛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中的慢病管理

2021年龙岩紫荆创新研究院面向各级医疗机构举办院长论坛,围绕医院管理主题,开展重点学科能力提升、医共体建设、医保政策、信息化建设、慢病综合管理、价值医学及卫生评估、健康养老以及商业保险的融入等相关议题的交流与讨论,为院长们搭建业务交流与经验分享的平台,从而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强化人才培养,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服务能力的优化和提升。欢迎各级医疗机构管理者共同参与。

本期院长直播云论坛于2021年8月18日 19:30开始,有效授课及互动时长为1小时46分钟,来自20个省份的院长、书记和临床科室医生728人次上线参与,持续有效在线人数维持在110人以上。累计互动评论322条。

微信图片_20210823172614.jpg 微信图片_20210823172619.jpg 微信图片_20210823172625.jpg

 

以下内容,根据会上宋超总院长回答整理:

Q1、请问一下宋超总院长医共体总额付费结余留用能不能引导优质的医疗资源下基层呢?

答:我们安宁市作为昆明的试点单位,他要求我们25%的这个总额的费用要在基层,也就是在卫生院使用,所以就要牵扯以下问题了,一个是卫生院的能力,能力能不能把这些资金撑起来?所以就靠我们医共体的龙头单位,我们专家工作站下基层,包括我刚才说到的我们的体检,我们的移动CT,我们的检验可以在基层进行开单抽血然后送到检验中心来,收费都收在基层,那么进行这样的一些措施以后呢,追加的一些远程会诊,大型设备的共享,管理人员的下沉,包括我们现在通过对基层人员免费的培训,甚至按照培训时间天数,每个月还进行补助,这样一来,我们既提升的自己能力,也提升了社区卫生院的诊疗能力,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就是关于我们卫生院,包括社区中心,国家建设是有标准的,这些标准的逐步建立和实现对我们优质资源到基层,医保资金在基层使用是起到一个非常好的促进作用的,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这样做了,我觉得通过这样一个途径优质资源下沉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我们已经逐步实现了。

 

Q2、关于医共体信息化的一个建设大概的预算是多少钱呢?

答:国家对于县域信息化建设是有标准的,像我们医共体信息化建设都投入了很多,因为我们整个安宁的经济情况是不错的,但是不可能说每次都可以向政府要到多少钱,我们的方法是先注册,我们自己先出钱,政府当初是给了600万,但是我们建立信息化是用了6000多万,那么今年通过我们这个健康体检化政府支撑的也是信息化,最后人大来调研一看医共体建设做了那么多事情,希望政府一定要给予补助,所以从今年开始每年给我们1500万的预算作为信息化建设的补助,所以先做事情再慢慢来,当然这个也要靠政府来支撑,那么其他地方比如说我们原来的一些经济比较紧张的一些地方,他们是通过租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数据网来实现县乡村的互联互通,可以有多种方式,有多大的权力就做多少的事情,这个没有标准的。

 

Q3、如何保证总医院的资源下沉是扶持基层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争夺资源呢?

答:这个领域就是刚才所说的管理的同质化,就是我们正在推的财政收入的统一,还有就是我们的考核是有要求的,也就是在医共体建设当中县乡村卫生院、社区中心的就诊率是有考核指标的,下沉以后把病人全部吸引到龙头医院来,仅仅是为了吸引病人,这个我们是有相应的考核的,另外以后专家下沉以后包括我们资源下沉后,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我们龙头医院是不断地在做强做大,但是我们县域卫生院的就诊率也在不断增加,我们卫生院的院长都是由医共体派出去的,作为卫生院的生存,作为他的发展,卫生院就相当于医共体的一个科室,那么他要也要考核自己的指标,所以从目前来看产生的虹吸效应,专家下去以后病人全部吸引到龙头医院了,目前来说并没有出现这样的一些现象;包括在医共体的建设当中,很多人可能说这会弱化中医的,但在我们安宁医共体的建设中中医是发展的越来越强的,对于这方面我们是有相应的措施和考核,我们专家下基层不光是下去也要做出相应考核。

 

Q4、请问宋院长安宁市医共体的人财物都是怎么个统筹的呢?

答:医共体的人财物是统一管理的。那么主要是因为昆明市对卫生院的管理政策上是今年才开放的,允许卫生院以一级事业行政单位,按照二级事业行政单位管理,换句话说,他的这个发展基金包括各种保险以外所留下的这些费用就可以进行考核发放绩效,他也允许自己作为绩效来发放,所以通过这样一个统筹以后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个是从“财”上面的一个管理;那么“人”方面的管理我们现在推行的是将来由总编控制的情况下由医共体龙头医院招人,招了以后采取现招现用的方式,招到医共体来在医共体进行规培培训,时间到了以后需要升中职了,就要下卫生院一年帮扶基层,到副高也需要下去半年,通过这样一些不断的对人的一个管理来激发我们基层的活力,提升我们基层的能力;那么从“物”方面上来管理,我们现在更多的就是在设备采购方面进行科研,现在成立了机位部由机位部统筹我们整个县域卫生院的这些设备采购等等这些科研,在上报到卫健局的时候卫健局也要征求医共体的整个满意度,确定卫生院需要买这个东西我们才能去购置,所以我们的这样一个“人财物”初步的管理也是初见成效,当然更多的就是要把考核绩效管理起来,因为政策瓶颈也没有完全推开,各个地方情况也都不一样,我们昆明地区可能还需要努力。

 

Q5、请问宋院长安宁医共体是如何设置医共体内部的激励机制?

答:我们整个医共体设置的就是同质化的绩效管理系统,医共体每个单位产生的效益不一样那么相应的绩效也不一样,都是同质化考核的,当然在医共体建设当中,在学科整合当中,我们几个院区在整合当中不同院区科室的收入也不一样,比如影像科几个院区都有,但是,是由影像中心科室统一在管理,那么奖金的总数和绩效就发到了影像中心,它们影像中心根据个人的这个考评的结果不一样得分不一样所以发出的绩效也不一样,就是这样一个同质化管理的手段。

 

Q6、医共体在DRGs落地下您的思考?或者是有哪些好的经验的方法?

答:医共体下DRGs落地方面呢其实现在整个国家实际上对我们三级公立医院考核包括二级医院的二级考核,这个是占的比重较大的,各级医院的就诊救治力病种数和疾病谱都不一样医院层次也不一样,所以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去落地,这个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现在主要是各个院区的病种不一样,所以各个院区医共体的成员单位之间各自进行一些管理,那么DRG方面我们只能考核一些指标,包括难度系数RW时间消耗指数包括疾病谱等等,我们有十项指标来对DRG进行考核,考核是一样的但是因为院区不一样接收的病人都不一样,所以差别也非常大,比如说像我们原来的三甲医院把我们二甲的市人民医院整合过来以后,现在对我们DRG指标是有稀释作用的,因为二甲医院收治的病人三四级手术这样等等这一类的病人的数量没有我们三甲医院多,合并以后,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都增多了,但是却没有这么多的三四级手术,对我们手术难度系数稀释非常大,所以今年三甲医院考核当中我们的排名就落了100多名,和这个是有很大关系的,同时对DRG影响我们云南可能我们中医院自从这个方面考核后呢,他还没有,但是我们中医院的专业化也有很多三四级手术开展,那么对我们整个医共体DRG指标的稀释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这个指标就是医共体建设下学科建设是有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反而DRG指标现在受到了一些影响,这和我们学科整合运行整合是有关联的,应该是个体情况不一样。

 

Q7、因为要做到“人财物”,还有医疗、医技方面同质化,像医共体内的药品和耗材统一管理,统一采购配送,包括统一支付货款,还有统一的用药目录,不知道这个可行性有多大呢?

答:在综合医院包括我们原来的二级院区和三级院区的西医药品目录是已经完全统一了,这个也是对我们静配中心工作的一个非常大的支撑和支持,那么中医医院的药品目录和西医是不一样的,这个是没有办法统一的,那么基层用药这方面现在有一些滞后,包括我们有些药品品种在基层医院是用不了的也无法统一,因为各个省政策也不一样,比如说有些药只能在社区卫生院开,有些只能在二级医院开,所以药品目录也没办法完全统一,但是耗材物品的采购统一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医共体成立了专门的一个物流采购中心,所有医共体的这些采购通过可行性研究论证后都要报到采购中心来进行招投标,所以统一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医共体的财务货款的支付等等,也由财务部核算资金,根据我们的时间进度进行统一的支配和预付,这也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我们财务统一物流采购统一那统一支付也没有问题。

 

Q8、医共体内人员岗位设置,绩效考核,收入分配本来都是属于人社部、卫生部还有财政部负责,那么这些是怎么交给我们医共体的呢?

答:关于人力资源这一块我们人社局管的是在编在岗的职工,编外职工人社局只能是备案不具体去管,那么编制内职工的聘用是要参加统一的考试招录的,编制外的职工在医共体内就可以实施,因为要签劳动合同,所以需要在人社局备个案就可以了。编外的这些部分职工的职称评聘都是我们医共体自己来实施的,我们现在整个医共体编外的职工可能占到了将近2/3,可能这全国都差不多,编制非常有限,编制外的非常多,编外人员的管理招聘录用然后绩效薪酬的分配全部是交给医共体来管理的,编制内的人员由国家相应政策来实施,但是我们是全部基本上实现了同工同酬,职工进到医共体内部后,比如说职称到了医师那么就可以享受医师同工同酬的待遇了,到了护师也就可以享受我们同工同酬的待遇了,包括住房公积金也要给他买,除了企业年金以外其他都要全部买,和编制内的职工是没有区别的,在干部聘用上编制外的职工和我们编制内职工也是同等的待遇,现在我们很多的护士都是编制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