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6日“中国慢病管理+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大会恰逢“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启动一周年之际,会上正式发布了《中国县域慢病管理现状调研》,并强调了家庭医生在完善基层慢病管理体系中的重要角色,积极探索县域家庭医生医防融合的慢病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县域慢病整体综合管理能力。
开 幕 式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慢病协同体执委会主任孔灵芝主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稽查特派员办公室张丽娜司长、国家卫健委基层司二级巡视员鄂啟顺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慢病协同体执委会副主任、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物与卫生技术评估中心副主任赵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中国慢病协同体执委会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江华、中国慢病协同体执委会秘书长、中日友好医院杨汀以及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6家示范单位代表发表主题演讲,中国联通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总架构师(CTO) 范济安、赛诺菲中国区基层医疗事业部总经理盛惊州作为企业代表致辞,来自全国22个省的703家县医院的717位院长、科室主任、慢病领域负责人共计971人参加大会。
张大卫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慢病协同体系建立对国民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增长、就业、贫困、社会公平等问题,将产生深刻影响。
有证据显示,在本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有慢病、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展为危重症,死亡率更高,也提示我们只有基层医疗机构在平时状态下实现慢病有效管理,应急状态下基数众多的患者才不会造成对医疗资源的挤兑。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与制度,才能保障大疫之下慢病患者生命通道的畅通。只有建立健全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才能保障人民健康生活,减少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冲击,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启动一年来不断深化研究工作,项目示范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好医疗保障与救治、疾病防控和产业协同体系的协同建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作为国家发改委的智库,也将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与各位领导和慢病领域专家共同推进项目各阶段重点工作,早日实现项目预期目标。
毛群安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
“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发挥县域医院的区位、技术优势,围绕重大慢病防控,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将有效保障所有人在各个生命阶段获得公平连续、系统可及的医疗健康服务。2019年国务院启动了健康中国行动,围绕着重大慢病的防控,从影响健康的生活因素入手,围绕重点人群,目标直指重大慢病。“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启动一年来,在县域围绕重大慢病防控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慢病协同管理方面取得了好的经验和成果,希望能够继续不断总结经验、推广成果,造福更广大慢病患者。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也将重点关注我们县域慢病防控的进展,持续续关注“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
张丽娜
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稽查特派员
慢病防控是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的基础,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核心,既是公共卫生重点领域,也是医疗救治核心内容。
“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一定的成绩。过去的一年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党和国家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强领导和指挥下,迅速的控制了疫情,不仅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充分证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民安全、不断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体系的决心。
虽然新冠疫情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和传染疾病突发事件,回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地位,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倡导健康文明生活,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为防控疫情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而深入研讨慢病问题,尤其彰显它的重要性。首先,慢病防控是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的基础,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核心,既是公共卫生的重点领域,也是医疗救治的核心内容。其次,从新冠患者救治的过程看,传染性疾病与慢病交织,干预的复杂程度高,风险因素也会提高。最后,以控制慢病危险因素、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可预防的慢病发病死亡和残疾为目标的慢病防控体系建设,是落实健康中国规划纲要重要抓手,也是预防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防线。
慢病管理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重中之重,也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先手棋。应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健康支持性环境为重点,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手段,提升全员健康素质,进一步坚持统筹协调、共建共享、预防为主、分类指导的原则。
鄂啟顺
国家卫健委基层司二级巡视员
希望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为提升县域慢病管理能力提供更多借鉴和指导。
目前我国慢病已成为居民主要死因,导致的分担占总疾病负担70%以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健康福祉,2019年6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计划,是推动健康中国实施必然要求,是统筹解决人民当前卫生健康问题有力措施。
2009年,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出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越来越多慢病患者纳入了管理,随着我们管理规范和指南的实施,基层慢病管理越来越规范,促进城乡居民健康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
国家卫健委积极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在已经建设紧密型的医共体试点县160多个,将山西作为试点省,开展包括完善服务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健全建立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工作。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让更多的患者在家门口享受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启动一周年之际,希望该项目能总结更多经验和亮点,同时加以大力宣传推广,为提升县域慢病管理能力,提供更多借鉴和指导,让我们凝心聚力,携手同行,唱响新时代健康中国的最强音。
孔灵芝
中国慢病协同体执委会主任
开拓慢病协同管理新思路、夯实慢病管理小循环、探索慢病协同大循环、加强慢病管理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共同推进中国慢病协同管理发展。
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通过一年的努力,已在我国慢病管理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受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肯定,业界同道的高度关注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倾力支持。大会将进行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进展报告、发布《中国慢病管理现状调研报告》以及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示范单位阶段性成果汇报,并在1天半的会期里开设了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病等慢病专科论坛,以及慢病与医保管理、医防协同信息化、慢病管理诊后建设及服务运营、医院运营与绩效分配、健康养老金融生态体系建设等慢病协同管理相关领域分论坛,从多个领域多个角度进行中国慢病协同管理的探讨,深度沟通中国慢病管理的实际问题与解决之道。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本次高峰论坛会议开拓慢病协同管理新思路、夯实慢病管理小循环、探索慢病协同大循环、加强慢病管理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共同推进中国慢病协同管理发展,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实施。
邮箱
mbxt@ly-redbud.org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18号丰联广场A座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s 2020 协同体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888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