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病协同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龙岩紫荆创新研究院联合开展“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简称“中国慢病协同体”),将通过整合与慢病管理相关的政府部门、学术组织、专家、医疗机构、健康产业等各界资源,从慢病管理政策梳理、慢病管理能力提升、慢病管理技术应用与转化以及慢病健康产业融合等角度,对平时与应急状态下的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路径进行深入探索,为政府制定慢病防控管理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整体提升我国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的慢病综合管理能力。
2020年11月,第三届中国进口国际博览会在上海如期举行。在进博会上,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龙岩紫荆创新研究院联合发起的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公布了超过450家基层医院的慢病管理协同体调研初步结果,并就目前正在探索中的基层慢病管理创新模式进行了展示与分享。
初步调研结果发布
为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为了解基层慢病诊疗现状,对逐步实现未来县域及社区的规范化慢病管理提供指导意见,慢病协同体项目于今年10月正式启动后,立即针对500家县医院的慢病诊疗现状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此次调研主要围绕县域医共体慢病管理体系、绩效评估机制,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慢性肾病等主要慢病管理现状进行。
截至目前,已收到452家基层医院的初步调研结果。部分结果显示,紧密型医共体是未来基层慢病管理的主要模式之一,可有效实现病人的分级诊疗与管理,促进基层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慢病管理体系的形成;在医保支付方面,总额预付及按病组诊断支付标准(DRGs),有助于基层医疗机构对慢病管理工作的强化;在专业能力方面,不断通过慢病管理相关专科诊疗中心的建设和县乡联动进一步提升基层诊疗水平,多维度强化提升慢病管理工作,最终造福百姓。
原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副局长、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执委会孔灵芝教授表示:“慢病协同体项目的开展,将正式开启平时与应急状态下的中国慢病管理新模式建设,从而引领中国慢病管理进入多部门协同支持、慢病全流程共管、政府与各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转变,与此同时,该项目将为我国慢病领域政策的指导和制定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响应“强基层”号召
多方共建基层慢病管理模式
河北省清河县中心医院、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省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康共同体集团、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河南省永城市中心医院医疗健康集团以及云南省云县人民医院六家医院作为此次项目的首批示范单位,多位院长在进博会期间进行了分享与探讨,如何通过慢病协同管理最终使百姓获益,更有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特别是在秋冬时节,新冠与流感可能卷土重来,做好慢病管理工作显得尤为紧要。
在为期一年的探索期期间,以上六家基层医院将围绕全流程智慧慢病管理,构建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慢病管理长效机制,平时与应急协同,慢病管理信息化五个主要课题进行实践和探索,并将实践成果逐步覆盖全体基层医院集群。
邮箱
mbxt@ly-redbud.org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18号丰联广场A座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s 2020 协同体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88888888号